最新目录

天气变化当心脑子里的定时炸弹

来源: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近日,瑞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数例颅内动脉瘤出血的患者。在脑血管疾病中,脑血栓、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动脉瘤分别位列前三。 高血压性脑出

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近日,瑞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数例颅内动脉瘤出血的患者。在脑血管疾病中,脑血栓、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动脉瘤分别位列前三。

高血压性脑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天气变化剧烈或极端气候时易发。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在剧烈活动时、过度用脑时、情绪激动等时刻发病,起病急骤,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病情发展到高峰,其中豆纹动脉破裂最为多见。

1.发病时有何表现?

临床表现因出血部位、出血量、全身情况等因素而不同。一般发病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口角歪斜、肢体偏瘫、大小便失禁等。

2.如何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如果患者出血量较小(幕上<30ml或幕下<10ml),可选择保守治疗,给予控制血压、止血、护胃、营养神经等治疗。但如果患者出血量较大(幕上>30ml或幕下>10ml),且无手术禁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主要为颅内血肿清除术,必要行去骨瓣减压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致残率很高,且伴有认知力下降等并发症,病情稳定后需积极康复锻炼。

血压平稳是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关键。避免过度劳累、戒烟、戒酒、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等也是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重要因素。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虽带个“瘤”字,却和肿瘤不是一回事。

它是一种由于动脉壁内膜和中膜损伤导致的动脉管壁上形成的圆形或梭形异常膨出。通俗地说,就是颅内动脉血管壁上某个“薄弱点”在血流的冲击下,形成的一个局限性的、球样的突起,就像是在脑血管壁上吹起的一个随时可能破裂的气球。

目前,造成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尚不甚清楚。一般认为,该疾病是由颅内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以及腔内压力增高引起的。

1.有什么危害?

颅内动脉瘤具有高致死性、致残性的特点。

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可占到80%左右。在脑血管意外中,该病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为2%—7%,其中20%—30%为颅内多发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约20%的患者在首次破裂出血后死亡,反复破裂出血的动脉瘤患者通常预后欠佳。

因此,一旦考虑是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应该积极治疗。

2.发病时有何表现?

其主要表现为突发程度剧烈的头痛,并伴有神志障碍或神经功能障碍。而未破裂的动脉瘤通常没有症状,多是由于检查意外发现。

少数动脉瘤可压迫临近神经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如单侧眼睑下垂伴复视。另外,有些巨大动脉瘤会影响血流,从而出现头晕等脑供血不足的表现。

3.如何治疗?

目前,有两种方法,包括开颅手术或介入治疗,各有其优缺点。

介入治疗由于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被更多患者接受,但相对治疗费用也更高。但开颅手术的动脉瘤的复发率要低于介入治疗,且避免了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患者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带来的风险。

4.有哪些高危因素?

颅内动脉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好发于40岁—60岁。

研究认为,高血压、肥胖、脑动脉硬化、糖尿病、血管炎等认为是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因此,长期存在相关慢性疾病的患者,应注重脑血管疾病的定期检查,如颅脑CTA或者MRA等,并严格控制高危因素。

文章来源:《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网址: http://www.lcsjwkzzzz.cn/qikandaodu/2021/0318/431.html



上一篇:外周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一篇:颅内压和颅内温度监护仪研制及实验研究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投稿 |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版面费 |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论文发表 |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